2014-02-27

Tagged under:

太陽光電的發展困境

太陽光電的發展困境


(最近因為工作需求,被指定去研究再生能源政策議題
一開始我還覺得太跳tone了,我根本不是學自然科學或是環境政策的
不過讀了一些文章後卻發現太陽光電政策非常有趣
很像以前上陳毅峰陳大德老師的課,似曾相識啊!
尤其是聽地球公民基金會─李根政老師的演講後
更發現政策的問題─經濟部「說一套做一套」的手腕
有趣之處在此!!!一直以為國家很支持綠能!看見了以前念新自由主義時的一句話
雖然寫這種文章....我自己也覺得很無聊)

再生能源與廢核議題
太陽光電一直是被人們關注的潛力能源,特別是近幾年來環保團體不斷提倡人們地球暖化與節能減碳的觀念,碳排放量的問題逐漸浮上檯面,2005年京都議定書生效,再生能源立刻受到重視,如何開發新能源以取代目前為主力的石化發電成為主要課題。核能曾被認為是能源新星,是取代碳排放以及減少污染的乾淨能源,加上廉價發電,被許多國家哄抬身價並大量設置,宛若救主一般,台灣亦為其中之一。然而,它的危險性與處理的代價卻總被刻意忽視,廢核的聲浪不論在國外或是台灣都是行之有年,不過都一直爭議不斷,在台灣更是複雜化為政黨鬥爭工具,難以讓人們冷靜地看清它的面目,部分工業渴望核能帶來低廉電價的利益,而建造成本和核廢汙染代價等社會成本則轉交大眾負擔。直到2011年的福島事件之後,國人才突然普遍意識到核安問題以及無力處理核廢等危機,尤其核四興建過程發生種種問題以及媒體揭發的重重黑幕,反核(四)幾乎成為全民運動,此時開發取代核能的新能源又變成核心議題,太陽光電在此時再度受到矚目。
屏東縣林邊鄉「養水種電」有成,已成為太陽光電發展與核廢希望的借鏡,莫拉克風災時期的重災區,在重建過程中積極發展太陽能光電。台灣具有充足日照條件,特別是西南部地區,非常適合發展太陽光電,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調查,2011年高屏地區的太陽能光電裝置占全國約55%,雲嘉南地區約30%,總計85%,可見西南部地區對於太陽光電能源生產的先天優勢。以屏東地區為例,一年日照約1400小時,一塊太陽能板模組可發電約300度,50公頃的土地可提供6000戶的用電量,不過林邊、佳冬鄉「養水種電」的最大貢獻,是土地的二次利用,太陽能板下的土地還能進行養殖、種植蔬菜,效果甚至比露天環境所栽種的更為優質。

太陽光電發展的政策困境
不過太陽光電看似前景光明,但太陽光電設備鋪設速度極緩,雖然經濟部預期的目標是使再生能源達到全國總發電量的12%,然而現階段太陽光電的年發電量還不足台灣年總發電量的1%(核能目前佔18%),顯示太陽光電還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太陽光電進展緩慢的原因,一般均認為是由於太陽能發電成本高,設備昂貴造成民間業者投資意願低落;不過實際上在高屏地區是太陽光電業者表示對於擴充太陽能板普及率充滿興趣,部分民眾也樂於將土地租賃給業者進行發電,卻礙於經濟部能源局設定每個縣市太陽光電的躉購配額為25 MW,而目前屏東縣的配額已經額滿,因此不允許再行增設,所謂「躉購」簡言之是台電以規定價格向民間業者購買電力的行為,而台電的說法則為再生能源的躉購電價高於一般發電電價,因此必須設置躉購量的上限,以免造成台電虧損過多。
從上述的資料看的出政府對於太陽光電的發展政策充滿矛盾,一方面高喊開發綠能、減少碳排放的口號,但另一方面卻堅持續建核電、限制太陽光電發展速度,雖然表面上看來台電設定躉購上限是合理的,避免無止境地購買民間再生能源發電的花費拖垮台電經營,然而這種矛盾的施政作法仍然讓人民產生疑慮,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政即抨擊太陽光電發展的困境就是政府「假推廣‧真打壓」,他提出幾點質疑,首先是按照《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規定,再生能源發電設備獎勵總量為總裝置容量650萬瓩至1000萬瓩(6500MW-10000MW),但2015年前卻僅開放每年100MW,不合理的規定讓業者難以生存;其次,躉購費率下降過快,將導致廠商降低設置意願;以及台電僅將大型風電的電網餽線容量列入配電計畫,但並未規劃其他類型再生能源的電網建置,導致電網饋線容量不足,無法併網至台電而降低設置意願;此外還有不斷宣導再生能源昂貴的觀念。業者陳繼仁也痛批目前太陽光電的生產成本已經下降,不再如過去般高昂,東南亞各國均積極發展太陽能,發電成本下降卻仍限縮太陽光電之發展,台灣身為太陽能產值世界第二之國家,卻仍花大筆資金投入核電,若將核四之三千億預算用來投入太陽能電廠,將能生產核四廠兩倍電力之多,他憂心台灣對於太陽光電發展之怠慢將使未來市場拱手讓給中國。事實上,光從台電設定每個縣市的太陽光電躉購配額均為25MW,卻不考量有些縣市無法達到這個上限,根本無法有效生產太陽光電資源,就足以顯示政府對於再生能源發展的輕忽。

隱匿的權力與公民參與
由此延伸的問題就是:目前25MW的縣市配額是如何計算和訂定?有什麼樣的法源依據?光電生產能力較低的北部縣市能否將配額移轉至南部縣市,以使光電生產效率提高?這些問題曝露中央政府對於再生能源政策的忽視態度,只是呼喊口號的「漂綠」行為,並沒有真正拿出誠意來處理再生能源問題。從核四風雲一直到太陽光電躉購配額的規定,一直都是台電關起門來操作、訂定,包括恐嚇民眾「核四停建電價上揚」、「沒有核四台灣缺電」的作法,國營企業─台電資訊的不透明鞏固了台電的大權在握,自說自話讓人民無法予以監督,的確,台電不可能無限制的躉購再生能源生產的電力,但「究竟躉購的上限到什麼樣的程度才可能拖垮台電經營」卻沒有人知道?對再生能源的限縮是否也為核四興建護航?台電資訊不公開使人們為此產生諸多揣測,如同美國的政治學家杭廷頓曾指出:「權力必須隱匿才有效力……一旦曝露於光天化日之下,權力如同蒸氣般煙消雲散」。
太陽光電能否取代核能?太陽光電的確有不少缺點:光電板生產過程高汙染、成本較高、發電時間有限、集中於南部地區等困境,但若無法完全取代核能,也能成為核能的替代方案之一,太陽光電之發展一方面能減少燃煤發電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免除核能發電的汙染風險以及至今人類仍無法處理的核廢料問題。太陽光電是環保希望,不過除了安裝成本之外,政府似乎還有許多考量並未清楚交代,但既然林邊地區的太陽光電發展是勢在必行,那麼恐怕得思索合適的策略來打開目前的僵局。此外並沒有任何一種能源是可以號稱毫無汙染的乾淨能源,也沒有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節能還是最根本保護環境的行動。


  • 本文完成於2013.5.31
  • 本文刊於《林仔邊月刊》第█期


0 意見:

張貼留言